第一節「虛擬實境教學」公開課的台上台下

俗語有云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寓意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和成就,需要經過長期累積和磨練。由中文科老師主持,為時個多小時的「虛擬實境教學」公開課,就代表了「觸『境』生情」虛擬實境語文教學計劃,三個合作單位,「台前幕後」數個月來的準備工夫。

  2018年9月開始,香港中文大學 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、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文學研究中心、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組成團隊,擬於三年內,共同製作以香港其中九區為主題的虛擬實境中國語文科教材。

  「觸『境』生情」的「境」實指虛擬實境;本義的「景」便是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最關注部分:文學地景。它可以是存在/不存在的地景,也可以是香港文學眾多作品裏虛實交錯的地方、自然/城市景觀。決定以哪些區域為「舞台」,採用哪些文學作品為「佈景/道具/演員」,便是設計每一區虛擬實境語文教材的發端。決定哪些篇章屬於仔細閱讀(精讀),哪些屬於延伸讀材(延伸)過後,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同時補充相關地景的典故、歷史等資料。

  2019年2月20日,是「觸『境』生情」首個公開課,選址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舉行,邀請本港中學中文科老師出席觀課,一同體驗結合虛擬實境與語文教學的可能。   公開課前,「觸『境』生情」團隊代表向在場致歡迎辭,包括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 莊紹勇教授、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副校長 陳志堅,以及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黃念欣教授。向在場老師簡介整個計劃源起、過往準備歷程後,由曾笥湲老師主持的「虛擬實境教學」公開課正式開始。課堂上,老師引導中三級學生把文本與「虛擬實境照片」所見深水埗區城市景觀等影像對讀,讓他們自主發掘題材,選擇細節,寫作文章。

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 莊紹勇教授向在場老師簡介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研發的手機程式「EduVenture」過往成績。

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副校長 陳志堅向在場老師匯報語文教學上,虛擬實境技術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想。

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黃念欣教授以詞人辛棄疾名作〈青玉案‧元夕〉向在場老師提供「觸景生情」一般氛圍,解釋該詞上、下兩片如何漸進、細膩地提供畫面感,繼而提煉出動人情感,並認為這閺詞是「宋代VR」。

公開課上,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中三級學生在「自主學習」:觀看虛擬實境技術提供的360度全方位照片,自行發掘不一樣的深水埗,成為自己作品獨一無二的材料。

  公開課後,計劃代表、一眾中文科老師回到演講室,迎接活動最後一個環節:評課,由莊教授、陳副校長、曾老師、黃教授擔任講者。台上四位分別就公開課情況總結課堂所得、觀課觀感,緊接問答時間。席上老師所提意見多為關注執行細項,如「觀看虛擬實境材料」和「閱讀文章」,應誰先誰後,甚至一節虛擬實境教學涉及眾多環節,時間應如何分配等,足見「結合虛擬實境與語文教學」還有許多可能尚待發掘、加以調整。

台下老師踴躍發言,向講者請教結合虛擬實境與語文教學過程中,一些執行意見。

台上講者。黃念欣教授、莊紹勇教授、曾笥湲老師、陳志堅副校長(由左至右)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